篇1:《左右》教學反思
教育目標:
1、感知和區分自身的左右,學習判定物體與自身的左右關系。
2、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初步感知左右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情境準備:分別在活動室的左右兩邊設置月亮街和星星街及時空大門。
2、材料準備:手環人手一個;各種裝扮的物品,如:發夾、彩帶、手套、指環、貼圖等;路標、音樂磁帶、舞會背景圖。
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區分自身左右關系。
(1)以“參加半邊化妝舞會”引入活動。
(2)根據所帶手環的文位選擇開車穿過“時空大門”到“半邊國”。
要求:手環帶左手的,從左邊的大門走;手環帶右手的,從右邊的大門走。
2、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體驗自身的左右關系。
(1)教師以“半邊國”的使者,歡迎大家的到來。
(1)玩游戲:看誰做得對。
玩法:按使者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我們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部位也分左右呢?
師幼共同小結:左手的這邊是身體的左邊,右手的這邊是身體的右邊。
3、以“開車”游戲鞏固對左右的認識。
(1)介紹游戲玩法與要求。
(2)師幼共同游戲,老師指導。
4、在“裝扮”活動中,引導幼兒判定物體與自身的左右關系。
(1)幼兒在左右兩邊的月亮街和星星街里尋找物品,裝扮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要求:只能打扮在身體的一邊,左邊或右邊。
(2)幼兒參加化妝舞會,尋找朋友問一問、說一說:你打扮了身體的哪一邊?
(3)鼓勵幼兒大膽展示自己的“裝扮”。
活動延伸:
以游戲“跳格子”讓幼兒加深對左右的認識。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教師應在各個環節中強化“左右”的概念。
2、教師說的較多一些,活動中要給幼兒更多表達的機會。
3、老師可以創設“迷宮”環境,讓幼兒自己看標志,自己區分左右。
4、“裝扮”時,老師可提供較大的、較方便幼兒自己裝扮的裝飾物,更多的讓幼兒自己裝扮,老師和阿姨只要提醒幼兒只裝扮一邊,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幫助,不要干預得太多。
5、幼兒裝扮完成之后,在表演舞蹈時,老師也要盡可能的融入“左右”概念。
篇2:《左右》教學反思
“左右”這節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前后、上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課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左右的位置與順序,體會左右的相對性。使學生能夠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描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并結合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體會左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能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和對本節課的理解,說說我設計這節課的一些思路:
首先,設計本節時遵循了一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新知。
其次,在認識“左右”時,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左右位置,我將切入點放在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從讓學生說一說左手、右手可以干什么,到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并與好朋友做游戲,通過玩中學,玩中悟,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習慣動作,與左右的認識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再次,我還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比如:擺一擺、說一說;做一做、玩一玩等,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目的是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游戲中。
另外,在教學“左右”前,學生對左右已經有了初步感受,但對其相對性、可變性缺乏清晰的認識。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老師和學生面對面、同桌面對面、上下樓梯。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明白:面對面站著,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讓學生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學生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學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方教學的難點。
“左右”這一課,應當是一節非常活潑、生動有趣的課,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自身的一些因素(比如:水平、性格、年齡等)的影響,往往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敬請各位聽課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篇3:《左右》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讓學生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左右完整地表達事物的位置關系,體會左右位置的相對性。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中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正是通過經驗,學生才能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在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就抓住這一點去思考:學生對“左右”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學生在理解“左右”時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他們只是了解到誰在“左”,誰在“右”,也就是只是表面地理解到“左右”的位置關系,但要從我們的數學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簡單的位置“左右”,而是要理解到“左右”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中我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動的素材,設計了用手指出自己的左面和右面;同桌各用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后說出所擺物品的左右位置;只說出一個同學的左面是誰,他的右面是誰,讓大家猜猜他是誰;兩位同學出來表演左右位置,讓同學體驗相對性;觀察畫面,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指五官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找鄰居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并解決問題。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使原本枯燥地“空間與位置”教學變得富有情趣,對“左右”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加深了對位置的理解,使他們在游戲、活動、表演中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數學的生活魅力。對“左右”的認識學生能理解意思但表達不完整、不清楚。因此,我以學生的“說”來貫穿始終,如“自己小聲說,同桌互相說、集體交流”等。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從課堂的反饋來看,學生對游戲、活動、操作等等比較感興趣,參與性強,有強烈的參與欲望;情感體驗積極,都想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小朋友和老師分享自己的感受,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參差不齊,不夠一致,差別很大,甚至個別的學生在活動中處于旁觀者,還需適時點撥、提醒、幫助他們,但在課堂上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難免有時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個體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今天,如何關注學困生的發展,仍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篇4:《左右》教學反思
《我的前后左右》教學反思這是大象版科學第三單元的第一課,第一單元的主題是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第二單元的主題是觀察動物的特點,提高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習方位。這一單元包含三課,第一節課是基礎課,是讓學生學習6個方位,前、后、左、右、遠、近。這幾個方位在學生學習數學課中,已經了解哪邊是前、后、左、右,已經在數學作業中訓練過方位,所以在這堂課中,我是讓學生根據一系列活動充分體會物質所處的位置和方向。課堂分為四個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所以學生參與度很高,我提出的問題都能很順利的回答出來。通過組織開展游戲和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周圍物體的方位,增強方位意識,提高學生對物體所在方位的表達能力。
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應加強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上一篇:班主任教育敘事案例(共10篇)
下一篇:課內比教學反思(精選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