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推薦度:
《拜年》大班教案
推薦度:
《動物》大班教案
推薦度:
最新大班教案
推薦度:
有趣的漢字大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實用的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教案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根據詩歌的線索大膽想象,仿編(語言領域)。
2.尋找事物間的相關連部分,并學習配對。
準備:課件實物鎖和鑰匙。
教案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鎖”。請看我拿的是什么?可是它鎖住了,怎么把它打開呢?(用鑰匙)對!鎖和鑰匙是一對好朋友,鎖離不開鑰匙,鑰匙離開鎖也不能幫人們做事,所以說他們倆是一對好朋友。
二看課件配對
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物品,請看大屏幕。都是些什么?(大家起說)請你們來找一找,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
三看課件學
現在我把小朋友找到的物品的好朋友,編成一首好聽的,請你們來欣賞。教師邊出示課件邊有表情的`說。然后提問:“小鳥為什么說不和鳥籠是好朋友”。“它和誰是好朋友?”
第二遍和幼兒一起再看課件說。
四仿編
小朋友學會了,咱們也來當個詩人,自己來仿編。怎么編呢?請看老師先編。(出示課件“碗”)看見碗,我就會想到它的朋友是筷子,我仿編的是:筷子對碗說:“我們是一對好朋友?!蓖胝f“對!”就這樣把兩個朋友的對話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引導幼兒來學習仿編。
五啟發
幼兒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是一對對的好朋友,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并幫他們把仿編下去。
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這首歌《什么結果一串串》選自《劉三姐》選曲,是廣西壯族的山歌,曲調優美,朗朗上口,其問答式的山歌對唱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兒創做新歌詞,培養幼兒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戰,互動合作的空間很大。這首歌是將成人歌曲改編為兒童歌曲的又一次嘗試,讓幼兒嘗試自己填詞,嘗試自己將謎語匹配到已經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體驗和分享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游戲,感受山歌對唱的特點,并體驗對唱山歌的樂趣。
2、探索與歌相匹配的圖片,理解、記憶歌詞。
3、嘗試看圖譜創編歌詞,能主動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水果圖譜一張(由水果葉子背景圖和活動的水果貼片組成,有葡萄、香蕉、石榴、菠蘿。)
2、動物圖譜一張(由山、樹等自然背景圖和活動的動物貼片組成,有大象、小兔、袋鼠、燕子、蝸牛。)
活動過程:
一、唱山歌猜水果名稱——熟悉歌曲旋律,了解問答歌的形式。
1、教師出示圖譜,以問答歌的形式引入歌曲,教師唱問句,邊唱邊問,如:“什么結果一串串”等。幼兒口頭猜出四種水果的`名稱。
2、教師出示四種水果圖片供幼兒選擇,匹配相應的歌詞。幼兒邊看圖譜,邊嘗試演唱歌曲。如“葡萄結果一串串”。
3、通過教師與幼兒對唱的形式練習延長歌曲。
4、以對山歌比賽的游戲形式,開展男女幼兒對賽山歌活動,男女幼兒輪流回答。
二、創編歌曲《什么動物你猜猜》。
1、教師出示背景圖和動物圖片,“森林中要開聯歡會,動物們想請大家把它們也編到歌曲中去”。
2、教師創編一個動物的謎面,如:“什么尾巴像剪刀”,請幼兒嘗試直接與教師對唱。
3、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幼兒商量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創編歌詞。如:幼兒選擇大象圖片,可創編歌詞“什么鼻子長又長”或“什么耳朵像扇子”等。
4、每組選出一個代表,演唱本組所編動物歌詞,其他幼兒唱出相應的答句。
5、四組幼兒代表依次演唱本組所創編的歌詞,連成一首問答歌,其余幼兒自由跟唱。
6、嘗試用師生對唱、分組對唱、男女聲對唱等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鼓勵引導幼兒運用體態動作來表達歌詞。
7、教師向參與對歌活動的幼兒拋發繡球,以示鼓勵。
三、課后延伸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到戶外把所見事物編成問答歌。
大班教案 篇3
目的: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垃圾與人類的.關系,并知道垃圾也可以變廢為寶。
2、激發幼兒愛護環境。
準備:電腦課件等
流程:討論活動——感知了解——延伸活動
過程:
一、討論活動
出示垃圾筒:
這是什么?有什么用?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垃圾?
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樣?
二、感知了解
1、提問:
你們家里的垃圾都是扔在哪兒的?
如果垃圾袋、垃圾箱都裝滿了怎么辦?
環衛工人把這些垃圾都運到哪兒去呢?
2、觀看電腦課件:
現在你了解了一些什么秘密?
垃圾到底有沒有用?
3、小結:
原來垃圾也并不都是廢物,還是能夠重新利用的,例如:廢紙可以搗成紙漿后做再生紙;碎玻璃可以加工后再做成玻璃瓶、玻璃杯;菜葉、果皮可以用來做肥料……垃圾可真是寶貝呀,那我們平時該怎么做呢?
三、延伸活動
1、找一找,還有哪些處理垃圾的好辦法?
2、幼兒嘗試垃圾分類。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紙杯茶壺的基本構造。
2.通過設計制作,享受制作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雙面膠的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紙杯.吸管.剪刀.彩色卡紙.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出示紙杯茶壺,引導幼兒欣賞,引起其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紙杯茶壺的材料;“看這是什么?這茶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知道它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呢?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茶壺的制作方法,紙杯怎么才能變成茶壺?
(1)將紙杯倒扣在桌子上;
(2)用彩紙剪成長條形,并固定在杯身上,整理成手柄形;
(3)用吸管固定在手柄的對面,做為壺嘴,紙杯茶壺就成形了。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個別幼兒給予指導,反饋信息。
4.集體展開作品,組織幼兒相互參觀作品。
5. 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在制作過程中幼兒對雙面膠的"使用方法還不熟練。
2. 因為這類課題很少上,所以幼兒的興趣都很高。
3. 讓幼兒在活動中懂得了環保的初步意識。
大班教案 篇5
科學活動:
蛋寶寶
設計意圖:
蛋是幼兒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來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與蛋寶寶做——發現蛋的特點——找出雞蛋和鵪鶉蛋的異同點——嘗蛋的`活動,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
2、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案準備:
雞蛋、鵪鶉蛋若干,母雞和鵪鶉圖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動進程:
一、尋找蛋寶寶并與蛋寶寶做。
二、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外形特征。
提問:剛才是怎樣與蛋寶寶做?
蛋寶寶為什么可以滾動?搓蛋寶寶時有什么感覺?它們的媽媽是誰?
三、:給蛋寶寶送紅花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蛋寶寶?為什么?
四、找出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問:雞蛋與鵪鶉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都有蛋黃和蛋白、蛋殼,都是橢圓形,都有營養,都可以進行孵化。
雞蛋與鵪鶉蛋的不同之處:大小不同,蛋殼上的花紋不同,媽媽不同,孵化出來的寶寶不同。
五、自己剝蛋殼并品嘗蛋寶寶。
延伸活動:
區分熟蛋和生蛋。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看圖譜學唱歌曲,感受樂曲中旋律的強弱對比!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體驗成功感。
3.能大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體驗合作歌唱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圖譜,其中“問號”4個,“雨點”8個,“彩虹”兩個
2.人手一份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彩虹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看是誰?
二、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學唱副歌部分。
1、學習彩虹唱歌
師:彩虹姐妹從遠方飄來了,你們聽,彩虹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啦啦
提問:彩虹姐妹唱了什么?她們倆唱歌有什么不一樣呢?
小結:彩虹姐姐我們就唱得大聲一點,開心一點,彩虹妹妹我們就唱得小聲一點,溫柔一點!
2、學習雨點跳舞
(1)師:雨點跳舞的`時候會發出什么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教師范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 1 - ︱3 1 - ︱)
(2)學習雨點跳舞的聲音
(2)探索藍色雨點和黃色雨點的不同。提醒孩子唱藍色雨點時要有跳躍感!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演唱歌曲后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吧!
三、根據圖譜,學唱主歌部分
1、師過渡語:小雨點和彩虹唱著、跳著,快樂的歌聲引來了一大群的好朋友,看看又有誰來了(“?”)
2、學唱“?”和黃雨滴,學習漸強唱法。
(1)幼兒欣賞教師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提問:“?”表示什么意思?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
(2)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
提問:這四個問號一樣大嗎?
師小結:這里有一個秘密:“?”越大,表示音越高!
(3)練習漸強唱法
(4)師:讓我們跟著“?”,彩虹和雨點、一起快樂地表演一次吧?(完整地演唱一遍,要求幼兒注意看大小)
四、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創編前四句歌詞!
1、提問引導幼兒想象,小雨點跳舞的地方。小雨點到底在哪里跳舞呢?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將幼兒的回答直接加入旋律編進歌曲!
2、幼兒想象作畫。
師:你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那我請你們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五、引導幼兒將自己畫的內容編到歌曲里,鞏固歌曲旋律。
1、師幼合作唱1次
2、男女合作唱2次
3、與客人老師合作唱1次
六、結束部分
師:小雨點還可以到哪里去跳舞呢?我們一起到外面找找吧!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繞障礙物運球、射門,發展走、跑動作的協調性。
2、體驗足球運動的快樂并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活動準備:足球6個、長短不同的紙棍若干,球網2個,障礙物(小樹10棵、飲料瓶15個 )。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扮演角色 活動身體)
1、熱身運動:上肢運動體轉運動擴胸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放松運動。
2、幼兒扮演小運動員,在教練員(教師)的帶領下,做熱身運動
3、過渡語:小運動員選擇一個足球,進行游戲,(足球數量是幼兒人數的.一半)活動的方式幼兒自由選擇。(小運動員探索練習 教師觀察指導)
二、小運動員示范(幼兒自由練習,教師指導。)
1、過渡語:我們在電視里看的足球運動員是用什么來玩球的呀?(腳)
2、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展示交流。
3、小結:討論規則:那么我們的規則就是不能用手來玩它;有裁判指揮;分兩組;有兩個球門等等。
三、游戲:運動員“射門”(探索繞障礙物運球、射門,體驗足球運動的快樂并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1、過渡語:我們先來練練小腳的本領。(運動員練習腳的本領)
2、教師可和幼兒一起用腳踢球,帶球跑,過障礙和幼兒探索球怎么才能聽小腳的話。
3、根據教師和幼兒的討論,幼兒再次嘗試。
4、游戲:運動員“射門”
過渡語:和幼兒商量一起怎樣拼搭游戲場地。(設置障礙:雪碧瓶,用紙棒來做球門)
規則:一定要用腳繞過障礙把球射進“球門”(天橋)下和足球門里才算贏。
四、結束活動(放松運動)
1、過渡語: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協商分工收拾器械,規定一個休息場地。
2、請出汗的幼兒主動來和老師的毛巾做朋友,擦汗,有自我保護意識。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什么是長大,體驗成長的快樂.
2.能用動作、表情、語言表達小動物們成長的喜悅心情.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活動準備
1.掛圖.
2.請四個幼兒排練情景表演(內容同故事前四段,角色為小熊、小馬、小兔或小象).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
――認識小熊、小馬、小兔和小象,從他們的自我介紹中了解他們是通過哪些變化來感受自己在長大的.
――小熊究竟長大了嗎?聽聽故事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2.欣賞故事.
――結合掛圖欣賞故事一遍.
――小熊的朋友是誰?
――小動物們為什么都說自己長大了?(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情、對話來表達動物成長的快樂心情)
――小熊長大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小熊已經長大了,它的衣服、鞋子、帽子都變小了,連原來跳不過去的小河也能輕而易舉地跳過了,小動物們是幼兒園中最大的孩子了.
3.討論:你長大了嗎?
――我們幼兒園最大的孩子是誰呢?你們覺得自己長大了嗎?
――幼兒講述有關自己長大的事情,可引導幼兒從身體的長高、升班、弟弟妹妹的到來等方面來講述.
活動建議
1.活動區中投放木偶、頭飾,供幼兒玩玩講講,進一步理解故事.
2.活動中,應對幼兒的任何一種表達方式,如動作、表情等都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激發幼兒大膽表達的愿望.
附:小熊,你長大了嗎
暑假剛過去的一天早晨,小熊還在樹洞里呼呼睡覺,動物朋友們都來找他去上幼兒園.“小熊,小熊,快起來.”
小熊從樹洞里出來一看,呦,小馬、小兔和小象這些朋友都來了.小馬說:“你們瞧,我長大了,腿也長了,背也寬了,可以背大木頭了.”小馬背起一根大木頭,飛快地跑了一圈.
小兔說:“你們瞧,我也長大了,我的腳丫子變大了,跳得更高了.”
小兔抬起腳讓大家看他那雙大大的新鞋,又高高地跳起來摘下幾個果子.
小象說:“我也長大了.我的鼻子更長,更有力氣了.”小象把長鼻子伸到小河里,吸足了水,往天上一噴.呀,好像下了一場大雨.
小熊對著河水照了照自己,嘟囔著說:“就是我沒長大,好像還和原來一樣.”
朋友們對小熊說:“穿上衣服快走吧!”小熊趕快穿衣服,咦,衣服怎么變緊了呀.小熊扣完扣子,打了一個噴嚏.“嘣!”扣子都崩開了. 小熊抬腳穿鞋子,鞋子怎么變小了呀.好不容易把腳伸進去,小熊一走路,鞋子就頂破了,腳趾頭都露在了外面.
小熊回到樹洞里一看,媽媽已經給他買了新衣服、新鞋子,還有一頂新帽子.
小熊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對大家說:“原來的.衣服、鞋子怎么變小了呀?”小熊剛說完,刮來一陣大風,把小熊的帽子吹跑了. 小熊追著帽子跑,可是,風把帽子刮過了小河.小熊一著急,使勁兒一跳,跳過小河,追上了帽子.小熊說:“啊,原來我也長大了.這條小河都能跳過來了.”
長大了,大家都長大了.小動物們一起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他們是幼兒園里最大的小朋友了.
活動反思
1、在情景表演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及學習的興趣
這個活動中,我事先請幾名幼兒情景表演,通過幼兒各扮演的角色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這個環節中,注意力非常集中,都被扮演的角色吸引住了,表演的孩子一出場,教室里就發出一陣陣快樂的笑聲.當孩子開始表演時,幼兒都非常專注,認真地聽,認真地看.
由于情景表演準備比較充分,所以孩子們表演較出色,贏得同伴的羨慕.表演完之后,有的小朋友還說要表演一遍,可見,其余幼兒也都想進入狀態.這個過程中就發現了兩個問題:①幼兒能了解了故事中的小動物,②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同時能讓孩子在觀看情景表演中知道小動物各討論的問題.
2、在體驗中表演故事,教師與幼兒互動
在平時的故事教學中,我只會提幾個問題,讓孩子領會其中的思想含義,通過幼兒的回答來完成教學的任務.但是,這里的故事角色較多,每個角色都非??蓯?,幼兒很是喜歡,每個角色都又有自己的特點和本領,幼兒能夠根據各動物的特點進行扮演,同時找其他幾個角色進行對話.在幼兒自由選擇角色的時候,我給孩子自由尋找同伴的機會,可以培養孩子與同伴的合作精神.
幼兒的自由表演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體驗了故事的內涵,同時也發展了孩子的表演技能.教師參與其中演一角色以帶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并且與幼兒建立了平等的師幼關系,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角色的扮演更有勁,膽量也更大.
3、說一說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了小動物們長大的情感之后,談到其他事物的變化.讓孩子知道不僅小動物會長大、會變化,在我們的自然界中,有很多的東西、有很多有生命的物體也都在長大、變化,像我們小朋友也在變化,怎么變大,幼兒了解長大的不同及變化,幼兒既掌握了變化長大過程的知識,同時又體驗了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