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神舟飛船教案
推薦度: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實用】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總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經驗。
2、指導幼兒嘗試觀察記錄的方法,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3、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小陀螺、紙花片、長方形小積木、風車、球形插塑每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兒有五種不同的物體,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這小陀螺會怎樣?
這幾種物體都會轉動嗎?
二、幼兒預測結果
請幼兒把你自己認為轉或不轉的想法記錄在表的第一行格子里。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記錄的?
三、幼兒操作,驗證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并及時進行記錄。
要求幼兒動腦筋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轉動的?
四、討論記錄結果
請幼兒告訴大家玩的結果與開始認為的一樣嗎?你又是如何記錄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轉動物體。
六、再次探索物體轉動的`現象。
請幼兒再玩一次,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時有什么不同?
活動延伸:
制作風車,玩風車。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班里設有一個超市,超市里收集了各種瓶瓶罐罐,小朋友平時很喜歡玩,有時候故意弄倒它們使之滿地滾,想到《綱要》中的要求: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情感,在玩中學。所以就設計了這堂課。
活動目標:
1、通過玩薯片筒等罐子,體驗物體滾動的特點,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2、嘗試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向指定方向滾動。
3、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重難點:
體驗物體滾動的特點,探索滾動軌跡余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各種會滾的罐子,若干不會滾的盒子,供幼兒滾的墊子,小兔、老虎、小鹿的圖片,紅、黃、綠三種不同顏色的請柬。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出示“百寶箱”,介紹箱子里的瓶子寶寶,罐子寶寶,盒子寶寶。
2、請幼兒給箱子里的寶寶分成兩類:一類是回滾的,一類是不會滾的。
3、驗證幼兒們分類的正確性,請幼兒分組上前操作。
二、提出問題,請幼兒舉手回答
1、什么形狀的瓶寶寶會滾?
2、什么形狀的瓶寶寶不會滾?
3、請小朋友想想看還知道哪些東西會滾。
4、師幼一起小結:圓形的瓶寶寶會滾,方形有角的盒子寶寶不會滾。
三、游戲:全體幼兒一起滾動瓶寶寶并提出要求
可以用手滾動瓶寶寶也可以用腳滾動瓶寶寶;看看瓶寶寶在斜坡上滾,臺階上滾跟瓶寶寶在平地上滾有什么不一樣;注意安全,小朋友之間不要相撞;當老師發出指令讓瓶寶寶回家時,小朋友要馬上帶著自己的"瓶寶寶回到自己位置上坐好。
四、表達感受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瓶寶寶滾的方向,滾的速度。斜坡上滾,臺階上滾,平地上滾有什么不一樣。
2、師幼一起小結:直筒的瓶寶寶直的滾,一頭大一頭小的瓶寶寶會轉著彎滾,斜坡上滾的快,臺階上會跳著滾。
五、用幼兒的身體滾
1、告之幼兒剛才郵遞員叔叔給我們送來了好多請柬,是小兔媽媽、小老虎媽媽還有小鹿媽媽請大家到它們家玩,給大家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不過它們有要求的:要大家滾著到它們家。
2、發給幼兒不同顏色的請柬,宣布游戲規則:
拿紅顏色請柬的小朋友要滾到對面的小兔家;拿綠顏色請柬的小朋友要滾到對面的小老虎家;拿黃顏色請柬的小朋友要滾到對面的小鹿家;注意安全,滾的時候不要頭碰頭,腳踢腳,還有手中的請柬不能掉了
4、游戲開始,老師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及時提醒違反游戲規則的幼兒。
5、游戲一遍后請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把瓶寶寶送回家(箱子里),活動結束。
反思:本活動《有趣的滾動》中所用材料來源于幼兒的身邊,每個幼兒家里都能收集到這些瓶瓶罐罐。活動的第一、二環節是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讓幼兒知道什么形狀物體的可滾,什么形狀物體的不可滾,而第三、四節讓幼兒再次操作體驗物體在不同的地方滾動的速度不同,形狀不同的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第五個環節用幼兒自己的身體向指定的方向滾,環節層層深入。幼兒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循序漸進,更容易獲得成功,體驗到探索活動的樂趣,從而達到主動探索的目的。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春天天氣干燥,許多幼兒由于不愛吃蔬菜,經常會流鼻血、便秘,同時在幼兒午餐時,我們也觀察到幼兒不太愛吃芹菜。為了讓幼兒對芹菜的外形特征及功用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為了培養幼兒養成愛吃芹菜的好習慣,我們選擇了《好吃的芹菜》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芹菜的外形特征,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芹菜對人體的好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棵芹菜,三盤洗燙切好的芹菜。
2、醬油、醋、糖等調味料若干,小碗、小勺人手一個
3、錄像片:幼兒大便很痛苦的樣子
活動過程:
1、出示芹菜,引起幼兒觀察、認識芹菜的興趣。
提問:(1)芹菜象什么?
(2)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么?(幫助幼兒認識芹菜的根莖葉)
2、了解吃芹菜的"好處。
(1)看錄像,提問:錄像里說了一件什么事?(幫助幼兒了解吃芹菜的好處)
(2)請幼兒在芹菜的莖中尋找能幫助大家消化食物的纖維。
小結:芹菜是一種粗纖維的蔬菜,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使我們大便通暢,芹菜還有藥用價值,可以治很多種病,芹菜全身都是寶。
3、了解芹菜的多種吃法,自己動手涼拌芹菜。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樹的作用,知道保護樹木的具體方法。
2、了解樹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萌發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小樹苗
知識準備:讓家長帶孩子找一找哪里有樹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小朋友,你在哪里見過樹呀?(幼兒討論)原來這么多地方,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吧(出示圖片家里、幼兒園、路邊上、公園里)那么樹都有哪些本領呢?
二、討論大樹媽媽有哪些本領
1、引導幼兒能知道樹可以做桌椅、做家具、做積木(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建立直觀認識
2、爸爸媽媽帶你去公園玩可是天氣很熱,這時候你喜歡躲到什么底下,會感覺涼快一些。(讓幼兒知道大樹可以乘涼)
3、出示兩幅圖片,提問幼兒你喜歡哪幅呢?(一幅樹很多環境優美;一幅是沒有樹)。引導幼兒知道樹可以美化環境。
小結:大樹可以做桌椅、家具;能乘涼;能美化環境,它的本領真大!你們喜歡大樹媽?大森林里有許多大樹媽媽,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小朋友們請上車(播放開車的課件)
三、沒有了大樹會怎么樣
樹媽媽家到了,小朋友們請下車。(出示小動物哭得課件)咦?小動物們怎么哭了?幼兒自由討論。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知道樹可以擋風沙她們為什么戴口罩,她為什么把臉都蒙上了。沙塵暴讓我們的環境變的很糟糕;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知道樹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泥為什么把房屋都壓塌了,沒有樹木,就會有泥石流把房子沖垮……
四、我們怎樣幫助愛護大樹媽媽
1、樹有那么多的作用,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大樹呢?幼兒自由討論。
2、辨對錯,出示圖片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方法是錯的?
教師小結:種植小樹苗,給樹苗澆水、施肥、捉害蟲、修剪葉子,不亂折樹枝,不爬樹,不在樹身上亂刻,不在樹身上拉繩子晾衣物、蕩秋千等,冬天給大樹穿上稻草襖……
五、延伸活動:我們一起去種樹樹被砍掉了,小動物們都沒有家了,我們一起去幫助小動物種樹吧(放音樂小松樹快長大樹)。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綱要》為指導,結合玩中學、學中玩的`思想,從尋找樹——了解樹的本領——感知沒有樹的危害——討論保護樹木的方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活動中運用了討論法、觀察發現法、游戲體驗法等方法。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遮擋的數字有好奇心,萌發在生活中探究數字作用的欲望。
2、能將數字正、反排序,并仔細觀察發現數字畫中的數字。
3、復習“0-9”數字,初步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意義。
活動重點:
復習“0-9”數字,將其正、反排序,并發現數字畫中的數字。
活動難點:
初步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意義。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認識0-9的數字,初步了解排序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數字寶寶捉迷藏
1、ppt出示10個格子,請幼兒數出有多少格子。
2、每個格子中躲著一個“0-9”中不同的數字,請幼兒根據未被遮擋的部分猜出每個不同顏色格子中的數字寶寶,并說說怎么看出來的。
3、邊猜邊一起揭曉答案,最后找出哪個數字沒出現,請幼兒說出來。
二、數字寶寶排排隊
1、請幼兒排列(提示兩種方式“順數”“倒數”)
0123456789
9876543210
2、分享教師展示的各種排列方式。
(1)分兩橫排排列:
①第一排0 1 2 3 4第二排5 6 7 8 9
②第一排0 2 4 6 8第二排1 3 5 7 9
(2)順時針 圓形
(3)三角形
(4)兩豎列:左邊從小到大,右邊從大到小。
三、結合生活中的數字,幼兒理解這些數字寶寶所表示的意義。
1、教師提問:你經常在哪里看到我們這些數字寶寶呢?
2、教師展示ppt中有數字的不同物體。(錢、日歷、溫度計、電話、奶瓶)
3、一起討論每種物品的數字的.意義和作用。(或數字告訴了我們什么)
四、數字寶寶的組合圖形。
1、幼兒逐一觀察每個由數字寶寶構成的圖形,說一說畫的是什么圖形?有哪些數字組成?
2、最后挑戰找出由“0-9”數字構成的魔術師的頭像畫(提示幼兒每個數字只用了一次,哪個數字沒有用到?)
活動延伸:
教師總結活動并提出要求:
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數字畫,回家動手畫一畫。
2、幼兒到生活中再找一找還有哪些地方有數字。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初步了解豆芽的外行特征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
重點:
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
難點:
了解豆芽的外行特征及生長過程。
準備:
黃豆芽、綠豆芽、黃豆、綠豆、視頻臺
過程:
1.師把裝有黃豆芽、綠豆芽的盤子發到每一桌,并用手帕蓋好。
2.師提問,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春天到了,種子有了什么變化?
幼:種子開始發芽了。
師:真聰明!好!打開手帕,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豆芽師:豆……芽, 豆芽是誰發的芽?
幼:豆子師:對的。豆芽是豆子發的芽。
3.幼兒每人拿一根豆芽,觀察豆芽外行特征,并把黃豆芽和綠豆芽作比較。
師:小朋友們,現在每人拿一根豆芽,看看你拿的豆芽長什么樣子?
幼兒觀察和小伙伴交流,師對幼兒作指導。
師:誰來說說,你的豆芽是什么樣子的?
幼:我的豆芽有兩個瓣。
幼:我的豆芽有兩個瓣,還有兩片小葉子。
幼:我的豆芽有兩片小葉子,還有兩個小瓣。
幼:我的豆芽上面是黃顏色,下面是白顏色。
幼:我的豆芽上面是綠顏色,下面是白顏色。
幼:……師:好,XXX請你把你的豆芽,放在視頻臺上,我們一起看看它長什么樣?
師把豆芽用視頻臺放大和幼兒一起看。
師:看,XXX的"豆芽,上面是什么顏色的啊?
幼:黃顏色師:下面這白色的是什么呢?
幼:根師:那最下面的這是什么呢?(師指豆芽的根)幼:是莖師:真聰明,這白的是豆芽的莖,根在最下面。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有和XXX的豆芽不一樣的豆芽嗎?
幼:我的豆芽和XXX的不一樣幼兒把豆芽放在視頻臺上。
師:看看,這兩根豆芽,哪兒不一樣?
幼:一根豆芽的莖胖,另一根豆芽的莖瘦幼:一根豆芽的上面是綠色,另一根豆芽上面是黃色幼:一根豆芽上面的瓣大,另一個豆芽瓣小幼:一根豆芽的莖長,另一個豆芽莖短師:這兩根豆芽是不一樣的,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幼:不知道。
師:這叫黃豆芽,黃豆芽--有兩個黃顏色的大瓣,莖胖,而這個叫綠豆芽,綠豆芽--有兩片綠色小葉子和小瓣,莖瘦。
4.師利用黑板畫,讓幼兒知道豆芽的生長過程。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黃豆……芽,是什么發芽長成的呢?
幼:黃豆師:綠豆芽呢?
幼:綠豆師:真是太棒了!(師拿出豆子,出示在視頻臺上)這樣一個圓圓的豆子,怎么會變成一根長長的豆芽呢?
幼:給它澆水,讓它曬曬太陽師:說的真好!
師在黑板上畫豆芽的成長過程。
師:黃豆寶寶和綠豆寶寶在泥土里,給它們澆澆水,曬曬太陽,漸漸地芽就長出來了,鉆出地面,上面有兩個瓣。
5.師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
師:老師想問問,你們吃過豆芽嗎?
幼:吃過師:喜歡吃嗎?
幼:喜歡師:經常吃嗎?
幼:經常吃。
師:那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為什么要經常吃豆芽呢?
幼:因為它很營養。
師:對的,因為豆芽是很有營養的蔬菜。
師:我們為什么要經常吃豆芽?
幼:因為豆芽是很有營養的蔬菜。
6.師和幼兒一起種黃豆、綠豆,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去種黃豆、綠豆嗎?
幼:想師:這樣我們就可以親眼看看豆芽是怎樣長成的。
師和幼兒一起把豆種在放有棉花的魚缸里。
活動反思:
本節科學課目標是初步了解豆芽的外行特征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課前教師要對豆芽的外行特征和豆芽的生長過程作詳細了解,同時也要準備黃豆芽、綠豆芽,并且要知道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異同。在課堂上比較兩種豆芽異同時,充分利用了視頻臺,將豆芽放大便于幼兒觀察、比較。比較時,讓幼兒自己探究,自己組織語言說出異同,師從旁指導,真正體現"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講述黃豆芽和綠豆芽成長過程時,避免了"空口白描"而是利用黑板畫,讓幼兒對過程有了直觀形象的了解。課后延伸中,師和幼兒一起種豆,既培養了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又激發了幼兒觀察、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的興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身邊的事物比較快和慢,并且引導幼兒感知快和慢之間的變化。
2、培養幼兒合作的能力以及謙讓的精神。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二、活動準備:
1、平衡木兩張、球3—4個、陀螺、風車等。
2、音樂磁帶(快和慢兩段音樂)、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音樂進場,讓孩子直接感受到快和慢。
1、我們一起聽一段好聽的音樂吧!
2、“聽完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發現?”
3、“原來音樂有的快有的慢,那我們就聽著有快有慢的音樂中讓身體動起來吧!”
(二)、感知周圍事物快和慢的關系。
1、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到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區域中玩一玩,并且比一比誰快,誰慢?
2、集合:“剛才你們都玩了什么?你們在玩的時候誰快誰慢一點呢?”
3、你們想過這是為什么呢?這樣吧 你們再去玩一次吧!
4、集合:“你們這次誰快誰慢呢?為什么?”
(三)、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發散性思維。
1、快的東西是不是一直都是快的,而慢的東西是不是就一直都是慢的呢?
2、怎樣才能把快的東西變成慢的,而把慢的東西變成快的呢?
3、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想的辦法也很多,快的"東西不一定會永遠都是快的,而慢的東西也不會一直都是慢的,就像有的小朋友吃飯很慢,但是只要你愿意改變,努力一點就可以變得快起來。
(四)、小朋友,其實時間過得很快,那我們怎么樣才能在這么快的時間里做什么?能不能浪費時間呢?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各種特征和不同用途。
2、嘗試根據瓶子的材質、用途進行分類,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各類瓶子(人手一個),各類廢舊瓶子做的`玩具。
學具:分類操作板,各類瓶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瓶子
1、以游戲導入課題。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瓶子并進行介紹。
師:你拿到的是什么瓶子?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瓶子。
3、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瓶子,說說瓶子不一樣的地方。
4、教師小結
二、嘗試進行分類
1、引導幼兒討論各種瓶子的分類。
師:你們逛超市時,超市里的瓶子是怎么放的?今天也要請小朋友將手里的瓶子放回超市里去,你們覺得可以怎樣來放呢?
2、幼兒操作,嘗試用實物瓶子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都說的非常好。現在呢請小朋友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將瓶子放回超市里去。
三、拓展幼兒生活經驗,知道各種瓶子可以廢物再利用。
1、出示各類廢舊瓶子做成的玩具,請幼兒觀察。
師:在生活中我們用完的這些瓶子還可以做成很多東西,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些東西。
2、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玻璃瓶可以如何廢物再利用。
3.小結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樂于參加探索活動。
2.能用恰當的詞句,簡單講述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慣性玩具、電動玩具、拖拉玩具、機械玩具(發條)、遙控玩具、聲控玩具、錄音玩具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玩具
A、今天,小朋友帶來了許許多多好玩的玩具,想不想來玩一玩?(幼兒自由玩自己的玩具)。
B、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幼兒講述自己的玩法)
二、交換玩玩具,進一步探索各種玩具的不同玩法。
A、剛才小朋友們都玩了自己的玩具,而且告訴大家怎么玩的,現在老師請大家找一個好朋友交換玩一玩,看一看好朋友的玩具和你的有什么不一樣?
B、(幼兒再次玩)請幼兒說說你玩了誰的玩具,是怎么玩的?和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
三、引導幼兒深入探討玩具動起來的不同方式。
A、(師出示打開發條的"玩具)為什么擰了發條,玩具就會動起來?
師展示一件發條玩具講解(里面有不同的齒輪和軸承擰動后帶動玩具動起來)。
B、(出示打開的電動玩具)為什么打開開關,玩具就會動起來?(幼兒討論)電動玩具里裝了電池,開關打開,電源接通了,就會動起來。(區分一般電動玩具和遙控玩具的不同)。
C、:現在我們知道了,有的玩具擰了發條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輕輕一推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打開開關就會動起來。
四、了解較先進的玩具
A、了解聲控玩具
(出示聲控玩具)這個玩具怎么玩呢?
請幼兒猜一猜后教師演示玩法。
B、會錄音的玩具供幼兒觀察,讓幼兒對玩具說話并觀察反應,
讓幼兒知道玩具身后有個小錄音機,所以它會說出跟幼兒相同的話。
五、結束
這些玩具真有趣,它們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了讓小朋友玩得開心而設計制造出來的,如果你們發現了其它好玩的玩具,再來介紹好嗎?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名稱:《采蜜》
二、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培養幼兒細致地觀察能力與初步的統計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0個物體,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動準備:
花園背景圖,畫有9朵紅花、9朵黃花。
小蜜蜂移動卡片10張,紅花與黃花移動卡片各一張。
幼兒統計表。
四、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花園背景圖,請幼兒數一數紅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基本部分:
教師操作花朵卡片,幫助幼兒理解9添上1是10,并認讀數字10。
教師利用小蜜蜂到花園采蜜的情節,鞏固幼兒對9添上1是10的理解。
請幼兒自己數一數幼兒用書上的物品,數一數哪些物品是9個?哪些物品是10個?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結果
組織幼兒交流統計的.結果,并集體想辦法讓物品一樣多。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講評幼兒表現。
五、活動延伸:區角活動中,讓幼兒繼續觀察擺放的物品哪些是10種或10個。